在2020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宣布,聚焦服务业数字化,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由金融支付业务转向数字生活平台。而对于旅游服务业,数字化生活也同样催生新业态。
王磊在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举办的“2020商家大会上”表示:此次将全面对标美团,结合支付宝、口碑、饿了吗以及天猫、淘宝、高德联合的优势,在吃喝玩乐向美团发起无死角进攻。
一、阿里巴巴、美团“战事”升级
2014年春节,微信支付借助春晚红包强势入局移动支付市场。随后微信一方面依重服务商,一方面侧重线下小额支付,使得微信在生活类支付市场上增长迅速。易观咨询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第三季度,微信支付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了39.53%,足以与支付宝的53.58%分庭抗礼,同时京东、美团也等企业也纷纷进入支付市场。相较于微信在C端庞大的流量,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在B端的服务更有优势。因此立足B端才是巩固地位更好的选择。
近年来,阿里巴巴将本地生活作为了突破的重点,2018年4月,阿里巴巴花了600亿收购了饿了么,并重启改造了口碑。不过,在本地生活上阿里巴巴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团。当年7月,在美团上市之前,饿了么开展了夏季攻势,意指将和美团平起平坐。到了2019年,美团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根据Trustdata移动大数据监测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美团外卖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65.1%。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团日活用户数已达到6985.86万,即将突破7000万大关。而同期饿了么日活用户数为1097.03万,在目前四大生活服务类APP中处于第三位,低于大众点评的1317万。美团仍处于领先地位,也成了仅次于阿里巴巴和腾讯之后的中国互联网“第三级”。在这同时,美团也已经着力构筑自己的生态,积极向电商、支付等领域扩展。要想阻挡美团进击的步伐,就要依靠整个阿里巴巴的生态力量,作为支付渠道的支付宝地位尤其重要。
虽然此前阿里方面再三表示他们瞄准的不是任一细分领域,而更多的线下服务商户。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美团近年来的战略调整,阿里不得不对其最重要的本地生活领域提前布防。3月16日,王磊在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举办的“2020商家大会上”表示:此次将全面对标美团,结合支付宝、口碑、饿了吗以及天猫、淘宝、高德联合的优势,在吃喝玩乐向美团发起无死角进攻。
二、本地生活数字化,支付宝转型盯紧“新基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2019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已经达到了8.29个亿。因此在未来,互联网的流量增速将会逐步放缓,流量获取的成本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将战略重心转向产业互联网,例如腾讯在B端市场上的发展非常快,在云计算领域,腾讯仅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把份额从5%扩大到了15%以上。为了保持阿里巴巴在B端上的优势,支付宝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让支付宝更直接的服务企业,稳固其在产业互联网的优势,也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其次,国家在疫情期间再次强调,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和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指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就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此外,对于支付宝,转型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这次疫情。疫情的爆发使得生鲜配送、在线娱乐、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依托于数字化服务的需求量暴增,相关在线服务企业获客成本大幅降低,更多的消费者试用了更多的在线服务,养成了消费习惯。外卖送菜、在线问诊、健康码防疫等服务令所有人认识到云上数字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经济全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在此同时,其他互联网企业也都看到了这次风口,迅速拓展业务,纷纷加入了这场拼速度拼布局的“战争”。
“本地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已经比其他行业慢了一步。这次疫情加速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过程,对商户来说是危转机的过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举办的“2020商家大会上”,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立下目标“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同时,支付宝也将进行改版,首页新增外卖到家、果蔬商超医药等便民生活版块,由金融支付平台正式转向为数字生活的开放平台。
三、巨头“服务生态”升级 催生文旅新业态
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事实上会对整个中国的服务业及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对于旅游服务业,利好已经显现。
近期,云旅游、云娱乐、网上博物馆等新业态的发展,数字文旅消费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目前,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业态的流量大增,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节节攀升,相关指标创历史新高。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形成异军突起,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项目,各地博物馆推出了2000余项网上展览,春节期间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众多5A级景区开辟了线上游览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让人们足不出户可以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浙江省充分发挥在云智慧领域的优势,率先推出了云游浙江的直播活动,让宅在家里的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线上游览浙江省的A级景区,浏览博物馆、美术馆,欣赏高水平的地方戏曲和音乐会。据统计,在48小时的云游浙江直播活动中总观看量达到1300余万人次。
对于“线上”旅游的爆发,此前也早有发展背景:一方面是旅游人群的变化。据携程《2019国民旅游消费报告》显示,在预订旅游产品的消费人群中,90后占比为36%,超越80后的35%,成为旅游消费的第一主力。截至去年底,淘宝天猫平台上已有20多家博物馆的官方旗舰店,累计拥有超千万粉丝,其中一半以上都是90后。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此外,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互联网用户主要人群与旅游消费人群有了明显的重合,旅游业也必然向线上发展。
线下实体的数字化转型和线上的数字化融合的进程也在进一步的加速。今后,在线旅游业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何琼峰指出:在线旅游在过去20年当中,取得了多重红利,现在应该是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在塑造旅游的未来。
而对于酒店的数字化升级,应立足于顶端设计,结合客群需求、企业能力和行业发展,找到性价比高的突入点:如客户需求挖掘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服务产品生产力、组织协同力以及未来的产业互联及生态发展方向。依托企业自身优势,进化出酒店自己独特的数字化能力。酒店数字化的本质,也就是持续超越客人预期的能力,也是能持续让客人回头消费的能力,更是让客人快速买单。
例如无接触服务,在一定意义上是线上化+数字化的产物。从2018年1月起,华为公司的新使命为“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酒店数字化的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下的VR、AR、机器人等概念,对于酒店来说,要意识到科技是服务于人而存在的。
有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的红利基本没落,接下来主要是物联网的红利。酒店利用物联网对客户精细化运营,能够带来更多赋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重塑。酒店“无接触服务”,让我们看到了智慧酒店的实际应用,而真正的意义,落脚点仍然是服务。